那么,古疁城遗址在嘉定的什么地方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首先,明嘉靖《昆山县志》:“疁城即古疁县治,今属嘉定县地,名娄塘,初名疁塘,后避钱镠讳改名娄塘。”这个说法缺乏史料依据和考古佐证,可能是误推。据唐代陆广微所撰写的《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宋代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娄门,秦娄县所置,又谓之疁,今谓之昆山。昆山县东北三里许,有村落名娄县,盖古县治所寓也。”显然,这个疁县就是今天的昆山县,不是今天的嘉定县。
娄塘古镇
其次,龚弘编撰的明正德十六年(1521)《嘉定县志》,记载了嘉定县城南二十里的一座古城址:“周围二顷,中有殿址,旧传风雨之夕,尝闻音乐或见仙女环走。未详何人所筑,或曰之高教场于此。”龚弘将遗址说得十分神秘。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杨旦监修的《嘉定县志·古迹》中,称该处“疑即疁城”。他的态度也比较谨慎。
再次,清嘉庆封导源《马陆里志》引用杨志达《秦疁城考略》:“嘉定城南十二里马陆村系古县治,道旁有古庙遗迹,其砖不可动,动则有灾。今御渡桥为古南门,石冈门为古北门。县治则东西,地名桑国者是。”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嘉庆《方泰志》确认“疁城故址在方泰南一里,县西南二十里,地名城头村,今讹场头村。村人往往于土中得古砖为砚。”该志作者王初桐着书四十种六百三十二卷,是一位著名学者。
以王初桐为原型的动画《相思》
清光绪《嘉定县志》载有张允武一首《疁城》:
东冈为带绕吴疁,地接三槎碧玉流。
惆怅不逢明月夜,女萧声里古城头。
诗里描绘的疁城也应该是方泰的场头村。1991年疏浚蕰藻浜时,在与盐铁塘交汇处的场头村挖起了大量墙砖。1997年当地农民在场头村稍北处挖渔塘又挖出许多墙砖,有关人士将其中四块砖送往上海博物馆考古室化验,测得砖龄距今九百年左右,断定为北宋初年遗物。但从嘉定成陆开发和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看,认为场头村就是疁城县的说法尚缺乏科学依据。
由此可以确定,疁城不是嘉定的县名,仅是一个乡名。这个乡十分古老,至近到唐代,疁城即已作为昆山县下属的乡名,被正式使用。而在嘉定建县后,人们就将疁城作为嘉定的别称使用,一直沿用。
明末清初,除了称嘉定为疁城、疁邑、古疁外,一些文人雅士也有称嘉定城为疁城的,疁城被广泛地使用。明代文人学者侯岐曾著有《疁城救时急务》。清赵晓荣著有《疁城文献录》。清代文人学者张铭等八人合称“疁城八子”。清代学者钱大昕和钱坫被包世臣称为“疁城二钱”。清名医篆刻家杨谦自署 “疁城小隐”。清嘉庆年间的刻书坊称疁城万春堂。
清代文人许自俊著有《疁城舆诵》。清代篆刻家邓石如刻有一方“疁城一日长”印章。“疁城”简称为“疁”。《疁报》是清末民初嘉定报纸。民国有《疁南旬报》、《疁声》、《疁北》、《新疁半月刊》等。嘉定城西称为“疁西”。嘉定城东部称为“疁东”。殷铭编有《疁诗偶刊》。嘉定置县,故又称“疁邑”。清陆时隆著有《疁邑人物考》。清秦藻著有《疁邑文人小传》。陆陇其曾为嘉定县令,故清黄维玉著《陆清献公莅嘉遗迹》一书中嘉定县常写为“疁邑”。
陆陇其
陆陇其 书法立轴
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 藏
《吴地记》:“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嘉定曾是古疁县属地,故又名“古疁”。明代画家张彦作画落款喜写“古疁张彦”。明有藏书者书印为“古疁挹百城楼主人珍藏书画记”。《说文统释自叙注》一卷撰者为“古疁钱大昭”。民国三十二年(1943),勤业中学校歌歌词有“古疁文化邦,忠节侯黄,学业钱王,历史有荣光”。古疁城乡属吴地,故嘉定又称“吴疁”。明医家柯集庵署“吴疁人”。
状元王敬铭祖父王翃署吴疁东皋人,王敬铭又号“吴疁”。明末清初朱子素著有《吴疁文献》。清侯开国编有《吴疁诗抄》。清俞铸、俞源父子分别编有《吴疁文钞》、《吴疁诗征》、《吴疁诗钞》。清吴轩翅、张崇傃著有《吴疁水利图说》。清吴锦城著有《吴疁画雅》。《论语评》八卷署作者吴疁吴庄。清画家周笠落款常钤印“吴疁人”,署“吴疁周笠”。
王敬铭
疁也被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到文艺作品中,如明末文学家吴伟业有《疁土歌》,其中有“疁土不宜禾,疁民素称朴”的诗句。康熙时期的文人严我斯有歌颂嘉定清官知县陆陇其的诗歌《疁水谣》,其中有“疁之水兮清且涟, 疁之水兮清且漪”等等。
1946年至1949年,嘉定城曾改称为疁城镇,直至今天。嘉定仍别称为疁城。
相关链接:
都穆与《练川图记》
《练川图记》由明正德年间都穆编纂。都穆(1459一1525),字玄敬,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金石学家、藏书家。弘治十二年(1509)进士,曾任工部主事、礼部郎中、太仆寺少卿等官。著有《金薤琳琅录》、《南濠诗话》等。都穆的《练川图记》是嘉定第一部存世的县志,全书分上下两卷,有建置、城池、山水、风俗、坊巷、乡都、水利、文士、识杂等二十五目,附图三张,约一万八千字。
《练川图记》
吴伟业
吴伟业(1609一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清顺治十三年(1656),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与嘉定关系密切。有《吴梅村全集》存世。
文章来源:嘉定博物馆
作者:陶继明
内容编辑:cic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