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大众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砭灸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是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能温经通络、祛除寒邪、补气固本、行气活血,能达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效果;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其中,艾灸是人们养生方式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现有的市面上的艾灸罐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起到放置艾条、艾柱或者艾绒的作用,治疗作用单一,因此,有人设想并发明出对人体还有其它保健作用的艾灸罐,但是由于技术缺陷,这些艾灸罐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极大的影响了这种保健和治疗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艾灸罐在养生和治疗方面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促进身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安神保健作用的砭灸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砭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陶土80%-85%、砭石粉15%-20%;两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手工制作成坯,在土窑内经1200度高温烧制而成。砭灸罐体古朴典雅,美观耐用,具有实用和收藏价值。
经多次临床试验比较,砭石粉重量百分比占18%,陶土占82%时,烧制出的砭灸罐治疗关节疼痛和缓解身体疲劳的效果最佳,远离该比例的区域,治疗效果逐渐减弱。
之所以选用陶土与砭石粉混合烧制砭灸罐而不用普通粘土与砭石粉混合烧制砭灸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陶土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即透气性,用陶土制成的砭灸罐有利于艾柱的药性能够穿过罐体浸入皮肤表面,也有利于砭石发挥作用,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艾柱燃烧完以后陶土罐体还可以在半小时左右保持较高的温度,能够延长治疗时间;以上优点是普通粘土及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这已经在多次临床试验比较中得到验证。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罐体成套设置:一套罐体有大、中、小三个标准。大号:高:12cm;口径:17.5cm。中号:高:9cm;口径:13cm。小号:高:6.5cm;口径:9.8cm;成套设置的目的是有利于适应身体不同部位的治疗。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罐体内均配有与罐体大小相适应的砭石片,其目的是更好的发挥砭石的独特理疗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同时由于砭石片的存在,使得扣罐时酒精棉球燃烧更充分,罐体内整体温度比不用砭石片稍高,罐体温度保持的也更持久,罐体内的负压均匀稳定,有利于艾柱的药性发挥,临床试验证明加了砭石片的砭灸罐理疗方式比单纯只用砭灸罐的理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提高20%。
本发明的砭灸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a、选体位:根据需要治疗或保健的身体部位,从①仰卧位、②俯卧位和③侧卧位中选治疗的合适体位;
b、预热:将砭石片放入罐体内,用持物钳夹燃烧的75%酒精棉球,在罐体内由底部向口部沿着罐壁匀速转动加热,再沿罐口向底部匀速旋转加热,使整个罐体及砭石片均匀温热,以砭石片和罐口在人体皮肤上有温热感觉,不感到烫为度。
、消毒:扣罐处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罐口及罐口周围外2-7厘米范围。
、扣罐:在扣罐中心位置放置砭石片,把75%酒精棉球放置在砭石片上,将其点燃,后把预热的砭灸罐的罐体轻轻扣在皮肤上,使其慢慢地吸附于皮肤上。
、烧罐:首先在罐周围用毛巾被覆盖皮肤,然后在罐底中心置与罐体大小相适应的圆锥形艾柱,大罐置直径6厘米艾柱、中罐置直径3厘米艾柱,小罐置直径2厘米艾柱,艾柱高均为7厘米;然后在其周围点燃酒精棉球,使艾柱燃烧、罐体发热,待人体皮肤有温热感时,将酒精棉球撤除,只留艾柱慢慢地持续加热,至艾柱燃透后罐体内温度有所下降时,轻轻地取下砭灸罐的罐体。
本发明砭灸罐的工作机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科学的认识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脏腑和谐,经络畅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等博大精深,超科学的认识,使得现代医学研究还不能完全证实其科学性,但是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筋膜结构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体“筋膜支架”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络的实质,破译了人类寿命的密码,寿命长短取决于个体的筋膜储备量与干细胞的生产,特别是筋膜学“两系统论”的提出,为中医学诸多的外治方法的显著疗效找到了科学依据,中医学的针灸、推拿按摩、导引术等等,都是通过对筋膜结构的干预,刺激干细胞的生产,增加筋膜的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黄帝内经•素问》“针砭者,道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祖先用砭石磨成针,治疗疾病,就是中医学的源头。砭灸罐这一创新产品防病治病的机理就是通过对人体筋膜由点到面再到体的立体干预,引起经络系统的整体反应,从而达到既能未病先防,又能祛除顽疾的目的。
本发明砭灸罐的特点:把传统的火罐和灸疗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大道至简,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可以走近千家万户,集观赏、收藏、防病、治病于一身。
本发明砭灸罐的适应对象:青少年生长发育不良诸多症候群;上班族疲劳综合症候群;银发族人群慢性病康复期辅助治疗;疑难病症辅助治疗。
本发明砭灸罐的作用:舒筋活络;温通气血;健脾养胃;缓急止痛;消除疲劳;强体防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灸火罐,原料组成合理,改变了粘土材料灸罐的介质成分,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了灸罐的作用和功效,把传统的火罐和灸疗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易于操作,集观赏、收藏、防病、治病于一身,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砭灸罐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套砭灸罐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砭石片,3、罐体口,4、罐体底。
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砭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陶土82%、砭石粉18%;两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手工制作成坯,在土窑内经1200度高温烧制22-26小时,而后保温20至30分钟,冷却后再经表面打磨即可制成。
查询图1,砭灸罐包括罐体1和可放在罐体1内部的砭石片2,其中罐体1上有罐口3和罐底4。
查询图2,砭灸罐的罐体为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的治疗需要,做成大、中、小三种规格,其中大号:高:12cm;口径:17.5cm。中号:高:9cm;口径:13cm。小号:高:6.5cm;口径:9.8cm。
当治疗背部疼痛时,砭灸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体位:根据需要治疗的身体部位,选俯卧位;
b、预热:将砭石片2放入罐体1内,用持物钳夹燃烧的75%酒精棉球,在罐体1内由底部4向口部3沿着罐壁匀速转动加热,再沿罐口c、向底部4匀速旋转加热,使整个罐体1及砭石片2均匀温热,以砭石片2和罐口3在人体皮肤上有温热感觉,不感到烫为度。
、消毒:扣罐处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罐口及罐口周围外7厘米范围。
、扣罐:在扣罐中心位置放置砭石片2,把75%酒精棉球放置在砭石片2上,将其点燃,后把预热的砭灸罐的罐体1轻轻扣在皮肤上,使其慢慢地吸附于皮肤上。
、烧罐:首先在罐周围用毛巾被覆盖皮肤,然后在罐底4中心置与罐体大小相适应的圆锥形艾柱;然后在其周围点燃酒精棉球,使艾柱燃烧、罐体发热,待人体皮肤有温热感时,将酒精棉球撤除,只留艾柱慢慢地持续加热,至艾柱燃透后罐体内温度有所下降时,轻轻地取下砭灸罐的罐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本发明实施例的灸火罐,原料组成合理,改变了粘土材料灸罐的介质成分,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了灸罐的作用和功效,把传统的火罐和灸疗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易于操作,集观赏、收藏、防病、治病于一身,便于推广。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